宣道感言

由主耶穌在“主禱文”中的“三願”看“宣教的神”  
黄子嘉 牧師

 

        主耶穌教導門徒們禱告,一開頭就是“三願”。這不但說明基督徒都應存如此的願望,更強調了神自己心中的期盼。神期盼世人都尊祂的名為聖,期盼世人都尊祂作王統治(神國降臨),期盼世人都尊祂的旨意而活。當世人活在相反背逆的情況下,神自己設法實現這“三願”,差祂愛子宣講福音,成就十架救恩,又差門徒到處宣教直到地極。這就顯明了:我們的神,真是宣教的神,並且宣教的對象是全世人,是萬族萬民,是願一切世人都尊神的名為聖;而宣教重點是神國的福音,是神要救回失喪的人重歸祂的權下;又宣教的範圍是普世全地,願神的旨意行在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。

         神是至聖至榮,可頌可畏,創造天地,統管萬有的。被造的人本當尊祂的名為聖,本當敬愛神,信順神,頌贊神,尊榮神。諸天都述說神的榮耀,穹蒼都傳揚神的手段,花草樹木,山川綠野都歡呼歌唱,但是蒙神特別恩寵的世人,竟愚昧頑梗,誤用自由,不僅不尊神的名為聖,甚至輕慢神名,與神為敵。有的是以假神代替了真神,把榮耀歸給了日月星辰,自然萬象;有的是以偉人代替了真神,把頌贊獻給了石刻木雕的虛假偶像;有的則用懷疑論,進化論,唯物論,無神論等奇奇怪怪的理學與哲學來否定了真神的地位。總之,大部分的世人,都不尊神的名為聖。神的名代表神的所是,神的自己。神是自有永有的,是無所不在的,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,是聖潔的,是榮耀的,是公義的,是慈愛的,是智慧的,是全知的,是至善的,是完美的,是配得一切尊貴,權柄,能力與頌贊的。但自從人類始祖亞當,夏娃背逆真神,犯罪墮落,世人的心眼就昏暗了,故意不認識神,不尊神的名為聖,自以為聰明,反成了愚拙,結果虧缺了神的榮耀,也失去了神的賜福。眾人偏行己路,陷溺罪中,惟有等候神那公義而可畏的審判。但是感謝贊美慈愛的真神,祂差遣聖子降世尋找拯救失喪的人,籍聖子舍命在十字架的救贖使人與神和好,也感動人甘願地尊神的名為聖。當主耶穌教導門徒們禱告之時,雖然十架救恩尚未成全,但祂降生之目的就是為了受難,這拯救計劃是在萬世之前就早已定規,祂一步一步地走向各各他,為的是籍十架救恩叫聖父的名得榮耀(參 : 12:27-28; 17:4-6)。所以當我們祈禱“願人都尊袮的名為聖”時,應當想到神崇高的本性,神榮耀的作為和神偉大的救恩。祂願萬人得救,不願有一人沉淪。祂是宣教的神,故基督徒也都應當是宣教的基督徒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主禱文”的第二願是“願袮的國降臨”,這也說明了神是宣教的神,而教會應是宣教的教會。“神的國”是全本聖經的一個重要主題,新約中用了一百多次(含“天國”),舊約中雖僅偶爾出現幾次,如神的國是永遠的國(詩145:13; 45:16 , 或神的國是必不敗壞的(但7:14 , 但“神作王”的描寫卻是十分普遍。詩人宣告神是全地的王(詩24:1; 47:2; 93:1; 95:3-7 等);神是列國的王(詩47:2,3; 99:2; 10:7等);摩西領百姓出埃及過紅海後,立刻作詩頌贊神說:“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。”(出15:18; 士師秉政三百多年似乎國中沒有王,但最後的一位士師撒母耳明示以色列人說:“其實耶和華你們的神是你們的王。”(撒上12:12當列王時期,先知以賽亞在異象中眼見了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”(賽6:5)。“神作王”其實就是“神的國”臨到的含義,因為希伯來文的名詞與動詞常互相演變,且其意義亦關連。故名詞“國度”是由動詞“作王,統治,統管”而來,則“神的國”亦與“神作王”密切關連。神一直在統管祂所造的宇宙萬有,神一直在天地間作王掌權。被造的亞當,夏娃理當順從神的統治。很可惜他們背逆了神,拒絕了神的王權,反聽從了魔鬼的詭計,以至撒旦的權勢統管了人類,使世人死在罪惡過犯之中,與神隔絕。但是感謝贊美憐憫的神,差遣聖子降世,宣講神國的福音:“神的國近了,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。”(可1:14, 並說明要籍著十字架的救恩,使人因信主而得永生,而被聖靈重生,而進入神的國(約3:14, 15, 3, 5)。故凡是向神悔改,信靠主耶穌基督救恩的人,就是凡虛心(靈裏貧窮)請求主耶穌在心中作王作救主的人,神的國就臨到他了,主耶穌作王統治的福分與生活也實現在他身上了。所以祂說:“虛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天國是他們的”。當主耶穌教導門徒們禱告:“願袮的國降臨”,是表明神要籍福音把世人從撒旦權下,救回到祂的統治之下,神已經完成了這偉大的救恩,神願這救恩實現。神是宣教的神,教會也應當是宣教的教會。

        “主禱文”的第三願是“願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”。這個願望粗看頗為籠統,因為神的旨意包羅萬有,涵蓋一切,大到宇宙星辰的運行,小到個人生活的細節,都是應當要按神的旨意而行。。但是在馬太福音中,共僅七次用到“神的旨意”,其他六次都與神籍主耶穌完成的救恩有關(見下文說明),故“願袮的旨意行在地上”,雖可指神全面性的旨意都應在地上成就,但最重要的應是指神在天上所規劃,要籍其愛子帶給世人的十架救恩,得以在地上實現,且願世人來接受此偉大的救恩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馬太福音中其他六次用到“神的旨意”時,有三次是明顯指著主耶穌要上十字架說的:當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,盼望聖父把那十字架苦杯拿去,但二次強調“只要照袮的意思”(太26:39)及“願袮的旨意成全”(太26:42; 第三次是主耶穌責備彼得說“你不體貼神的意思”(太16:21-23, 因為彼得反對主耶穌上耶路撒冷去受難。第四次是當主耶穌在加利利到處傳講神國的福音,行了許多的異能後,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,主耶穌就禱告說:“父啊,是的,因為袮的美意本是如此”(太11:26)。那些聰明高傲的人,不肯悔改信福音,而那些謙卑像嬰孩的人,就蒙神開啟心眼,且悔改信主,得免將來的審判(11:20-24)。神的美意是拯救“虛心”(靈裏貧窮)的人(太5:2),因著基督的救贖代死,承擔了審判的刑罰。而得免將來的審判,故此處“神的美意”也與主耶穌的十字架救恩有關。最後,第五次與第六次是很相近的用法,“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”(太7:21)及“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”。這裏所說的“天父旨意”,很顯然不是指著千百條由聖經中歸納出來的神旨。若是如此,肯定沒有一人能進天國,也必無一人可成為主耶穌的弟兄姐妹了。在登山寶訓中,遵行“天父旨意”就是遵行“我這話”(太7:24),也就是遵行登山寶訓的教導,而登山寶訓最重要的精義是主耶穌來成全了律法與先知。祂成全了舊約律法和先知所預言彌賽亞的救恩(特別是賽61章,路4:15-21; 祂自己也成全了舊約律法與先知倫理要求,祂也要成全肯尊祂為王之門徒們的倫理生活。故此處的“天父旨意”可歸納成三類性質:一是預言性,二是救恩性,三是倫理性。預言性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已來;救恩性彌賽亞籍著十字架的救恩,要賜“義”給渴求,虛心,哀慟,柔順的人;倫理性彌賽亞要成全門徒們的倫理生活。故此,“天父旨意”是要世人接受彌賽亞作主作王,而享受祂作王之拯救福分及倫理生活。凡如此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可進入天國,也才可稱為主耶穌的弟兄姊妹。可見這二處的“天父旨意”也與主耶穌的十字架救恩有關。所以,當主耶穌教門徒們禱告說:“願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。”時,最主要的意思是:“願父的拯救旨意在地上實現,也願地上的世人能得著天上所計劃的救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 總而言之,“主禱文”中之“三願”,皆顯明了神是宣教的神。祂願世人都悔改歸正,來尊祂的名為聖,祂願世人都由撒旦權下歸向祂作王統治的國度,祂願世人在地上都接受祂在天上所規劃的救恩旨意。近二千年來,神已經繼續不斷地運行作工,籍著祂的教會向萬國萬方萬民萬族從事宣教的工作。面對二十一世紀,唯願所有的基督徒並普世的教會,能更加熱切地跟隨宣教的神,作宣教的基督徒和宣教的教會,好更加實現這偉大的“三願”。